“神奇柴达木,祖国聚宝盆”。五十余载的沐风栉雨、熔火淬炼,柴达木盆地已然成为叫响国内外的“金名片”。
臂揽八百里瀚海戈壁的柴达木,靠着脚下丰富的宝藏,已经成为石油天然气、盐湖化工、有色金属等基础工业基地。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快速崛起,在成为国内面积最大、矿产资源最为丰富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的同时,牵引着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这块素有“资源大州”“工业大州”之称的土地,从走传统路,“吃资源饭”,到打通周身循环的“脉络”,迈向国家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这可谓是亘古的柴达木盆地,在新时代焕发出得又一神奇色彩。
神奇,源于对新发展理念的融会贯通;神奇,始于在希望和抉择中展开蝶变之翼。
“结构不优、产业低端、发展粗放不是真正意义的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我们就是要通过加快绿色循环发展步伐,培育内生动力,强化保障能力,厚植创新活力,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资源富集、生态脆弱地区,探索出一条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海西州委书记文国栋为海西州以“四个转变”深度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在柴达木筑起绿色发展的高地,作了概括和诠释。
拓空间,促转型,循环理念贯穿“五个千”产业集群
海西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闻名于世,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富集的资源也确曾为海西乃至全省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甚至成为似乎无可替代的“擎天一柱”。
随着绿色发展这场保护生态、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深刻变革,像不息的春潮漫卷开来。这场变革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在绿色循环发展中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发展转型。
海西,“顺风转舵”。在认识到四大传统产业在特定时期,似将是当地经济的基础和支持的同时,走优势资源综合开发与技术改造提升并重之路,“腾笼换鸟”,推动传统产业转换动能、改造升级,促进企业间联合,产业间耦合、区域资源整合,在传统产业“嫁接”“孕育”基础上,全力打造千亿元锂产业集群、千万吨级原油储备及油气化工产业集群、千亿元新材料产业集群、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千亿元特色生物产业集群的“五个千”产业集群。从结构不优、产业低端、发展粗放跨向物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大幕豁然拉开。
青海中航资源有限公司以马海盐湖的钾、镁、硫酸盐资源为基础,通过实施马海矿区钾肥技改项目,产品从过去单一生产氯化钾为主,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中,产品呈现出多元效应。
“不管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型企业,只有掌握高端的核心技术,企业才能得到高质量发展。”青海日晶光电有限公司负责人如是说。正因这家企业在科技攻关中,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产品多晶硅切片由原来的每片120克降低到每片60克,在生产成本大幅降低的同时,企业的竞争力随之上升。
绿色循环、结构调优、转型升级……海西州在凝心聚力以“四个转变”推进落实“四个扎扎实实”的行进道路上,“问道”,让海西人眼前豁然开朗;在舍开“吃资源饭”、粗放发展这棵“孤树”的同时,又在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中,拥有了“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
依托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等特色优势产业,瞄准国内外新材料市场,重点发展以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金属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品附加值,镁合金、镍钴材料等优势明显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已然崛起。装备制造业并驾齐驱,形成了以光伏、光热、风电、高端装备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海西,正在向青海特色装备制造基地兼程突进。
融“棋局”,促循环,千锤百炼绿色生态发展“升级版”
盛夏时节,察尔汗盐湖水天一色,湖中,采盐船繁忙作业;湖岸,游客络绎不绝。
“盐湖是青海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要制定正确的资源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循环利用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全国都应该走这样的路——可持续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察尔汗盐湖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将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推动上升至国家层面,是青海盐湖人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行动纲领,也是盐湖人建设好生态“镁锂钾园”的基本遵循。
近两年来,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铭记总书记的嘱托,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四个扎扎实实”作为根本遵循,把“四个转变”作为推动落实“四个扎扎实实”的方法路径,在资源的循环开发综合利用中,生态“镁锂钾园”建设提速远航,为海西乃至全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棋局”、打造绿色循环发展“升级版”,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模本”。
“镁不胜收”。金属镁产业成为融入国家战略的重大产业,随着金属镁一体化项目试车成功实现重大突破,第一块在“变废为宝”中产出的镁锭,在今年全国“两会”间被带到了人民大会堂。这标志着柴达木盆地迎来了后盐湖时期以镁产业为重点的重大收获期,为金属镁及下游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目前,海西州的4家镁资源加工企业,已形成金属镁产能10万吨、氢氧化镁10万吨、镁合金5.6万吨,全部达产后产值达40亿元以上。“十三五”期间,海西将以盐湖金属镁一体化项目为主体,形成产值240亿元。同时推动镁合金下游产业向结构件制造、新型材料制造等方面延伸,建成全国最大金属镁生产基地。
“有锂独秀”。锂产业成为融入国家战略的关键产业,随着盐湖提锂工艺技术的日趋成熟,盐湖锂产业已成为优先发展领域。目前海西州已形成锂产能6万吨、产值60亿元。国内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空间,让海西锂产业蕴藏巨大潜力。
与此同时,随着钾肥工业在融入国家战略中被推到首要产业位置,通过打绿色有机牌,加大产业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正走高端。察尔汗盐湖生态旅游可谓“意外收获”,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导开来,沿着绿色生态的可持续路径前行,一切皆有可能。
借“风光”,促蝶变,盆地响起“领跑者”的足音
瞄准高质量发展,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是题中要义。新能源产业的强劲崛起,为海西谋求绿色生态的高质量发展,描摹出“范本”。
柴达木盆地不但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同样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数年前,青海中控德令哈50兆瓦塔式光热发电站一期工程成功并网发电,成为全国首座并网发电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电站、全球第六座并网发电的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电站,并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中,成为我国第一个获批上网电价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电站。
其后,随着青海明阳德令哈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首台兆瓦级高原型风机下线,新能源领域高端产品制造在海西浮出水面。由此我省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制造实现了“零”的突破,也标志着海西州围绕发展建设新能源产业体系、培育建构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沿阶而上,海西州相继引进国电、华电、中电投、中节能、京能等国内知名电力企业,在海西开展晶硅、薄膜、高倍聚光等光伏发电应用。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兴起,使以前视为“生态包袱”的茫茫戈壁,成为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大有可为之地。不仅为海西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巨大能量,而且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转变发展方式、调优产业结构、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走向规模化趟出了一条新路。
正如海西州委常委、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莫重明所说:“新发展理念推动了新一轮产业升级,以新能源为标志的一大批新产业,将成为提升海西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也正缘于此,海西州把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融入国家战略的朝阳产业。充分利用的优势在于,海西土地辽阔,建设成本低,可开发的荒漠化土地达10万公顷,装机容量相当于125个三峡。加之光热条件好,当地盐湖资源可为大规模储能技术开发提供了良好介质资源,为发展新能源产业蕴积了潜力和优势。目前,海西已经建成国家级光热发电新能源示范基地,正在建设国家百万千瓦级光伏领跑者基地、国家级零碳清洁能源示范基地……
绿色循环是追逐高质量发展的探寻,“问道”,没有穷尽;追逐,也无终点。
|